古代神獸貔貅的起源是什么?
時間: 2019-07-25 11:23 來源:網(wǎng)絡(luò)
貔貅拼音是pí xiū,別稱“辟邪、天祿”,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那么古代對于神獸貔貅的起源是什么?想知道有哪些風(fēng)水吉祥物嗎?華易網(wǎng)為您精心準備了更多精彩內(nèi)容,一起先睹為快吧!

神獸貔貅的起源是什么?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zé)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后,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很多中國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貔貅的外貌形態(tài)是怎么樣的?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一角并后仰。
很多人認為貔貅就是現(xiàn)在的大熊貓,《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4000多年前,黃帝馴養(yǎng)虎、豹、貔貅(大熊貓)等威猛動物為軍隊沖鋒陷陣,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戰(zhàn)敗了炎帝。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貔貅在古代有兩種,分別是單角貔貅和雙角貔貅,有人說單、雙角區(qū)別公(為貔)母(為貅),還有人說是區(qū)別善惡,總之是有單角貔貅的,而今多數(shù)都是單角貔貅,已經(jīng)很難看到雙角貔貅了。

貔貅舞是怎么樣的?

每逢新春元宵佳節(jié)或喜慶之日,廣東湛江的吳川市梅菉頭的群眾都要舞貔貅(讀音:píxiū),或配合國技武術(shù)隊伍和各式飄色,共同游行表演慶賀節(jié)日,以祈福驅(qū)邪,保佑平安。這種古老又獨一無二的民間舞蹈,至今已承傳27代人。
經(jīng)過民間藝人的提煉和創(chuàng)新,貔貅上牌山(又名盾牌疊羅漢)和牌山頂上采青等舞法成為貔貅舞中最精彩的一幕。街道兩旁的住戶和店鋪,在貔貅舞游行隊伍經(jīng)過前用竹竿系根長紅繩,扎吊著紅包和幾片青菜葉,“懸青”以獎贈演員。采青時,貔貅舞的演員數(shù)十人用盾牌相托,搭成3層人塔。貔貅從人梯登上“塔”頂,在上面起舞、采青。舞蹈時,人塔隨著鑼鼓節(jié)奏慢慢旋轉(zhuǎn)移動。
貔貅舞采用鑼鼓擊樂伴奏,從貔貅出場、撲食、翻滾、搔癢、戲水到登上塔頂采青等動作,分別為輕、柔、緩、急、強、勁。全套動作包括牌過山、過橋、上小山丘、疊牌山、上牌山等。舞蹈風(fēng)格剛?cè)嵯酀詣倿橹?,通過人體相疊,高空舞耍,運用了雜技表演技巧,使舞蹈空間感大大增加,且具有奇、險、趣的特點。
精品測算
  • 出生日期
  • 出生時辰
  •     性   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