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00位。
歷史上部分姓文的名人
文丑
東漢末年河北名將。曾與趙云大戰(zhàn)不分勝負,二十合敗徐晃.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延津。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zhàn),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丑兵亂,遂被操擊破而死。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未到任而卒。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文祥
清代洋務派首領之一,盛京(近遼寧沈陽市)正紅旗人。他曾歷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總理衙門大臣,參加“祺祥政變”。后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張,竭力推行洋務“新政”。
文廷式
政治名人,江西萍鄉(xiāng)人,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他贊成光緒親政,支持康有為發(fā)起強學會,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視,被參革職。戊戌變法發(fā)生后,東渡日本。他能詩詞,也有慨嘆時事之作,著有《云起軒詩抄》、《聞塵偶記》等。
文康
小說家,滿洲鑲紅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駐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兒女英雄傳》。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明代書畫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詩文書畫皆工,尤精于畫,在畫史上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傳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名重于時,子弟甚多,人稱“吳門派”。
文彭
篆刻家、書畫家,文徵明長子,繼承家學,亦善書畫,而精于篆刻,風格工穩(wěn),與何震并稱“文何”。
文嘉
畫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書,善畫山水,筆墨秀潤,兼能花卉。
文彥博
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約50年之久,名聞四夷,后被封為潞國公。
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改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學家。他生當南宋末年,始終不渝地堅持抗元斗爭,抗元失敗后在五坡岑(今廣東海豐縣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被害。他所作的《指南錄》可謂為詩史,獄中所作《正氣歌》,尤為世所傳頌。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誕生時,正是蒙古大軍進攻南宋的時候,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難的凄慘景象。由此,在他年輕的心靈中滋生了愛國抗元的決心;與此同時,文天祥并沒有放棄學業(yè),積極參與科舉考試,理宗寶祜四年(1256年)五月參加殿試,成了一名年輕狀元。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祐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時間里,他做官時間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隱遁和恬淡中渡過的。
文天祥抗敵決心十分之大,但終敵不過來勢兇猛的元軍。德祐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臨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敵人耍盡威脅利誘之手段,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巋然不動,元軍將他挾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文天祥設法在中途逃跑,回東南沿海組織力量抗敵,在陸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時,還一度組織北征,使元軍大傷其腦筋。但是,終因寡不敵眾,文天祥在五坡岑兵敗再次被俘。元軍將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繼續(xù)用威脅利誘的慣技,許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爭。文天祥始終無動于衷,元人眼看陰謀無法實現,終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對文天祥下了毒手。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結束了光輝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滿了正氣,不貪圖高官厚祿,一生抗敵,這是他愛國熱情的最本質表現。在封建社會中,一個知識分子如此而為,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文天祥不僅是民族英雄,還是一個充滿愛國熱情的文學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愛國詩篇,如《指南錄》可謂為詩史;更有膾炙人口的《正氣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膽照人的詩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而斗爭,至今讀來仍凜凜有生氣。
文種
春秋時楚國人在越國任大夫,輔佐越王勾踐,君臣刻苦圖強,終于滅亡吳國。后勾踐聽信讒言,賜劍命他自殺。
姓文的男明星:
文章、文浩等。
姓文的女明星:
文頌嫻、文根英、文清、文夢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