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的郡望堂號和各支始祖
時間: 2016-09-24 16:23 來源:互聯(lián)網

袁姓氏在人口排名為第三十三位,這個姓氏主要源自姬姓,是中華民族古老姓氏之一,他的歷史也是十分輝煌的,在古代的時候這個姓氏的家族有著顯赫的聲望,。接下來就讓我們的華易小編來告訴大家有關袁氏的郡望堂號和各支始祖的信息。

20140903154809_nX4xw.jpg

袁氏的郡望堂號分別都是什么

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qū)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志;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

所以,堂號和郡望一樣,都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

郡望

汝南郡:

漢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屬河南省上蔡西北)。東晉治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為陳郡袁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袁安。

河南郡:

漢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于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東光縣: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時胡蘇等地置東光縣,治所在今河北東光。

太原郡:

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襄陽郡:

東漢時置郡,治所在襄陽(在今湖北省襄樊)。隋唐為襄州襄陽郡。宋為襄陽府。元改路。明清仍為府。民國廢府。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為袁術之后。

宜春縣:

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屬江西,漢即名宜春,晉為宜陽,隋恢復原名)。元為路。明清有袁州府,民國廢府。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縣。

堂號

陳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陳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襄陽堂:以望立堂。

守正堂:袁安為人嚴謹,后來作了楚郡太守。當時楚王謀反,株連了數千人。袁安處理這個案子時,審清問明,釋放了四千多人。后來外戚竇氏擅權,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袁姓姓氏的各支始祖都是那些

袁安、袁本球、袁寶:袁安:字邵公,號全逸,世家當南當陽漢明帝永和中為楚大守,歷官河南尹建初八年遷大仆章和元年升司空復為司徒。夫人同郡張氏,生子,袁敞。遷瀏陽始祖本球公世系:袁本球:字振綱,盆華亮,原籍江西瑞州府高安縣,自明江武年開遷居瀏陽東鄉(xiāng),地名官渡山水秀麗,風俗淳厚可為子孫系繁衍之基,遂卜居于此以垂后裔故茲譜尊為開基始祖。

讚曰:生于吳遷于楚,翩翩雅度可風千古,生沒未詳,葬亂籮倒榖丑,山未向有石碑。元配:隆氏,彩娘,生沒未詳,葬龍骨沖口坐西向東。生子二、袁德慶,袁德彩。始祖寶公位下派系:袁寶:良二郎,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會陽街蕭家村,自有明洪武西年攜子子貴及婿侯辛伍泛漁舟過湖廣上沂永州卜居于瀟湘門外納縣,稅漁五斤四兩隱于魚為業(yè)卒,葬泥鰍村,今不知其處,生沒未詳。元配:姓氏生沒葬未詳。第六子:袁子貴。是為湖南瀏陽袁氏汝南堂始祖。

袁白眉:袁志君長子,字輝鸚,號清隱,行七二郎。元至正六年丙戌七月十五日午時生,明永樂九年辛卯十月十七日辰時歿,葬青靜約鷓鴣□虎形公山丁向。元配:曹氏,元至正五年乙酉正月十三日辰時生,明宣德九年甲寅二月初五日丑時歿,葬拖竹潭雄牛遇枙形丁山癸向。娶游氏,元至正八年茂子三月初十日酉時生,明宣德十年乙卯三月初一日辰時歿,葬小灰村滿□形。子:必新。是為萬載袁氏汝南堂始祖。

舊鈔:公世居江西省南昌府豐城縣城東五里地名袁家坊,父襄陽號淇泉公,母姚氏伯兄箕號福薌季弟耀號壽蓀其先浙鄞籍遠祖曰萬赟公漢武帝時人,濤塗公之二十四傅也越六十三傅生淇泉公淇泉公生公兄弟三人,元季羣雄肩摩四海鼎沸陳友諒據江西,公與伯季暨堂昆仲五人來湖南一杲號正明一晟呈號光明路徑茶陵醴陵湘潭直抵長沙省城遂擇瀏西白茅鐵之鐵爐沖舍之迨海宇,昇平福鄉(xiāng)公歸吳西壽蓀公往善邑至湘潭正明公之湘潭一云分俸茶陵耳光適茶陵公則卜石圍而家焉,謹按墨譜自公以上不序者非忘祖也,元徵也且,公當四海割據之秋揩昆仲越儉阻卒能脫錄鏑之危機擇清瀏之仁里俾子,子孫承承繼繼緜延蕃衍,公之福澤詎猶有加乎其上者哉記曰別子為祖孫之尊,公為始者禮也。

寶寶起名
  • 寶寶姓氏
  • 出生日期
  • 出生時辰
  •     性   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