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歷名詞:沐浴是什么意思
時間: 2017-02-11 14:53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黃歷是我國古代智慧的結(jié)晶,在查詢黃歷每日宜忌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名詞,如塞穴、冠笄、嫁娶、牧養(yǎng)、塑繪、出行等,到底他們是什么意思呢?請跟華易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mp60823705_1456541907514_5.jpg

沐浴:拼音[mùyù]

沐?。褐搞逶↓S戒而言。

“沐浴”即洗澡,現(xiàn)代口語很少說“沐浴”,但是它卻是古代常用之詞。

沐浴歷史發(fā)展

編輯我國沐浴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記載?!吨芏Y》中也有“王之寢中有浴室”的記載。到春秋時期,我國人民已開始使用專門的設備來洗澡了。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曾著有《沐浴經(jīng)》三卷,這是我國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研究洗澡的專著。

工筆重彩畫《在河中沐浴的少女》吳玉陽作據(jù)史書記載,公元334年,東晉石虎在鄴城蓋了“龍溫池”,這是我國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西安臨潼聞名中外的溫泉浴室“華清池”,則建于唐代。

到了宋代,隨著商業(yè)的繁榮,營業(yè)性的公共浴室應運而生。宋代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有“公所在浴處,必掛壺于門”的記載,說明宋代的公共浴室還掛有招徠顧客的標志。非但如此,當時已出現(xiàn)了代客擦背的專職服務人員,他們很受洗澡人的歡迎。蘇東坡曾在一首《如夢令》詞里贊嘆過他們的勞動:“寄詞擦背人,晝夜勞君揮肘。”及至16世紀,我國的公共浴室就相當普遍了。

沐浴文化開端

沐浴文化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具有一席之地。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商周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的法典中就規(guī)定了在登基、繼位、祭奠、開元等重大活動中,都要戒齋三日、沐浴更衣,“吏五日得一休沐”,表明洗浴對官宦儀容儀表之重要,人對天、地之敬重。此后歷個朝代莫不如此。至漢唐時代,洗浴文化已趨形成,洗浴方式也越來越多,諸如:蒸氣浴、溫泉浴、冷水浴、藥浴等在上層社會普遍流行。不僅如此,洗浴還借鑒、吸收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健身養(yǎng)生的方法與理念,如中醫(yī)的熱熬、泡足、薰療、按摩等方法,均為中國洗浴文化特色的形成融入了新的元素。

沐浴的象征

在中國沐浴文化傳統(tǒng)中,“沐浴而朝”與“齋戒沐浴以祀上帝”,不僅是一種隆重的禮儀,而且也是古代人的信仰與精神生活。儒家文化“有澡身而浴德,與其澡于水,寧澡于德”之說??鬃拥拈T生曾點把洗澡作為一種至美的人生境界加以贊賞:“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北砻髦袊丛∥幕膫鹘y(tǒng),不僅在于發(fā)膚之康潔,而且更講求品行之端莊、德行之良好。

精品測算
  • 出生日期
  • 出生時辰
  •     性   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