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南方一大國,經(jīng)濟、軍事力量都很強。楚在周初以子男爵位受封,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 年)要求隋國向周王請求,提升他的爵位。隋國君向周桓王轉(zhuǎn)達楚人的要求,周桓王不準。楚王熊通生氣說:“我的先祖鬻熊還是你文王的老師哩,成王封我子男土地,現(xiàn)在蠻夷都歸服了我,你不提升,我自己提升?!庇谑窃谒次坏牡?7年(公元前704年)自立為王,死后后人加一謚為武王。這是除周王外,諸侯國稱王之始。代表楚要與周王抗衡。
楚國的北上先后受到齊桓公和晉文公兩位霸主的打擊,一直未能如愿。魯文公十四年,楚武王的四世孫莊王侶繼父穆王即位,楚國在中原才得以一顯身手。
楚莊王上臺時,晉文公、秦穆公均已死去。齊國沒有什么作為。楚莊王雖是少年即位,卻是有心計、有作為的一位能人。他即位之初,不大講話,以觀政治動向,有“三年不言”之說。他的老師斗克和公子燮專政,與令尹子孔、將軍潘崇爭權(quán)。莊王利用廬大夫戢黎殺掉斗克、公子燮,內(nèi)亂才稍平定。
莊王即位初年還遇著兩大問題:一是天災,百姓缺糧;二是西北部的戎人不斷進逼。莊王決定先解除戎族的威脅。在楚莊王三年(前611年)秋,起兵伐戎族人中為害最大的庸人。庸人居住于今湖北竹山縣境。楚軍缺糧,官兵同吃一樣的飯食,急行軍到達戰(zhàn)場。楚軍根據(jù)庸人輕敵的弱點,先偽裝失敗,以麻痹敵人。庸人認為楚軍不堪一擊,不設防。
楚大軍突襲,一舉滅掉庸人。庸人被滅,其他跟著叛楚的部族,又紛紛歸順楚人。
楚國內(nèi)部安定,戎族歸服,莊王于是北上爭奪霸主。楚莊王六年(公元前608年)進攻陳國、宋國。晉趙盾率軍相救,在北林(今鄭州市西南)與楚軍相遇,楚人活捉了晉大夫解楊,晉被迫迅速退兵。次年春,楚國指使鄭國進攻宋國,大敗宋軍。晉國在這年夏天糾合宋、衛(wèi)、陳三國軍隊準備攻鄭,以為宋報仇。楚人聞訊后,將大軍開到鄭國都城下等待晉國聯(lián)軍,趙盾率領(lǐng)的四國聯(lián)軍竟不敢前來就退了回去。
楚軍兩次對晉國占上風,莊王也就掌握了晉國的虛實,大膽北上。
楚莊王八年(前606年),楚莊王率領(lǐng)楚軍進攻地處伊洛地區(qū)的陸渾之戎,順勢將大軍開進周王室的國土上,列好陣勢。周定王忙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卻向他打聽周王九鼎的大小輕重。九鼎是王權(quán)的象征,楚莊王問鼎的大小輕重,用意甚明,是企圖取周而代之。王孫滿知莊王的用心,于是就用話去折服他,說:“在德不在鼎”.并批駁他說:“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聽到王孫滿的話來得硬,楚當時也無力取周而代之,就退兵回國。
莊王十七年(前597年)夏,又在邲之戰(zhàn)中一舉擊敗當時楚國以外最強的諸侯晉國,自此楚國強盛一時,不再有敵手。莊王二十年(前594年)冬,楚、魯、蔡、許、秦、宋、陳、衛(wèi)、鄭、齊、曹、邾、薛、鄫等十四國于蜀(今山東泰安西)會盟,正式推舉楚國主盟,楚莊王遂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這次楚國是真正的問鼎中原了,所以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