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項令舉孝廉
時間: 2010-12-02 10:48 來源:福客網(wǎng)

我國東漢建武年間,強項令董宣曾在懷縣(今武陟縣)任縣令多年。在武陟縣民間至今仍然流傳著董宣舉薦董永為孝廉的故事。

董宣為了懷縣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yè),就做出了“以孝賢治懷縣”的決策,號令官吏,發(fā)動百姓,層層推選、舉薦孝賢人物,以作為全縣百姓的學習榜樣。他最終確定了“十大孝賢”,其中有:賣身葬父、治病救人的董永,代父戍邊、屢建軍功的孫瑜,富而好義、捐資濟貧的耿林,置粥賑災、惠及鄉(xiāng)黨的申橋,急人所難、樂于助人的杜良,吮癰嗍瘡、侍母至孝的馬恂,繞膝如童、博父笑顏的鄭山,五世同居、一門孝友的張義,遵紀守法、寧死不賊的王元,拾金不昧、廉讓可風的黃平妻。因董永不光本人至孝,而且行醫(yī)鄉(xiāng)村,惠澤全縣,名聲最大,知者最多,遂被推為懷縣十大孝賢之首。董宣把十大孝賢的感人事跡張榜公布全縣各村,人心莫不震動,民風頓時大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孝義日盛,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懷縣大治。

光武帝劉秀聞知此事,大加贊賞,授意董宣舉薦一人為孝廉,逐級上報朝廷。于是董宣就把董永的事跡寫成公文,蓋了官印,報給了司徒蔡茂。據(jù)《后漢書·蔡茂傳》記載,蔡茂“以儒學顯,征試博士”,是個著名的大儒,十分推崇孝道。蔡茂十分賞識董宣的才干,“茂喜宣剛正”,多次為董宣解難。蔡茂是懷縣蔡莊(今武陟縣北郭鄉(xiāng)蔡莊)人,與小董村隔河相望。自己家鄉(xiāng)出了董永這樣仁德賢孝的人物,他也感到光榮。蔡茂十分高興,簽了附議“贊同”,寫上自己的大名,蓋了官印,拿著去找祭遵。祭遵問:“是不是沁河北邊住的那個董永。”蔡茂說:“是的。大人認識董永?”祭遵神秘地一笑說:“不光我認識,萬歲爺也認識他。我跟著萬歲爺東逃西逃,曾在董永的茅草庵里躲過幾天。董永給萬歲爺治過病、裹過傷。不過這事現(xiàn)在不能再提,得給萬歲爺留個面子?!奔雷裉峁P寫到“董永為孝廉,天下心服”,題名蓋印,呈報給了光武帝劉秀。劉秀看罷奏章,心里覺得董永這個名字很熟,問祭遵:“這個人好象認識,朕一時記不清了?!奔雷竦椭^,輕聲提醒說,萬歲記不記得有一個采藥老漢,吆喝了一聲:“蒿底下沒人,只有一個老窩瓜?!眲⑿隳樢患t,忙說:“記得記得。”他們君臣說的是王莽篡位,劉秀起兵反王莽。王莽攆劉秀,一直攆到懷縣。劉秀在懷縣東逃西逃,今武陟縣有東陶、西陶、大陶、小陶等六個陶村,都是劉秀當年逃難之處,后代文人為了美化劉秀,就雅改“逃村”為陶村。有一次,劉秀和祭遵見四面都是王莽的新軍,就躲在了沁河灘的蒿草叢中。王莽兵馬找不見劉秀,將軍問:“那棵蒿下邊是啥?快去看看?!碑敃r董永正在那里采藥,大聲吆喝說:“蒿底下沒人,只有個老窩瓜?!蓖趺У谋R走了,劉秀、祭遵逃脫了劫難,到董永家里藏了幾天。董永讓他們吃“天地饃”,喝油茶飯,為他倆療傷治病。劉秀對此感恩不盡。后來劉秀登基當了皇帝,并在懷縣建行宮,常來居住。武陟有句歇后語:蒿底下藏窩瓜——大不涉意。就是說想不到藏在蒿草底下的劉秀能當上皇帝,于是就有了這句俗話。當時,劉秀看了蔡茂、祭遵的奏章,金口玉言,說了句:“可,依眾卿所奏”。就這樣,董永成了孝廉,這也是劉秀對董永感恩知報的封賞。

精品測算
  • 出生日期
  • 出生時辰
  •     性   別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