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樂正的名人
時間: 2015-09-01 17:25 來源:互聯(lián)網

樂正姓(拼音:yuè zhèng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51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20130725110306_TnFZh.jpg

部分樂正姓歷史名人:

樂正子春:(生卒年待考),魯國人。著名戰(zhàn)國早期曾子門下弟子、思想家。樂正子春是曾子的門人弟子,他推廣了曾紫的孝悌學說,為后世傳播了一個十分著名的“樂正子春學派”。

樂正克:(公元前300~前200年待考),魯國人。著名戰(zhàn)國晚期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子(孟軻)門下弟子。

據(jù)典籍《禮記·王制》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他是以職業(yè)為姓,他的祖先是學官。樂正克是深得孟軻信任的高才生。戰(zhàn)國時代儒分為八,其中一派就是“樂正氏之儒”。由此可知,樂正克在戰(zhàn)國時代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

樂正克的偉大貢獻,是其著名的教學理論專著《學記》。

據(jù)國學大師郭沫若考證,這部思孟學派的著作正是樂正克所作。他從總結當時的教學經驗出發(fā),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既對當時教學中存在的缺點提出中肯的批評,又提出了許多合理性的意見,是世界上最早集中系統(tǒng)地論述教育學的專著。

《學記》主要是總結我國先秦時期大學教育的經驗教訓的,重點是講大學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也涉及到當時的教育制度和學制,指出了當時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及其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文章談到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尊師重道等教學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問題。

《學記》認為,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目的在于“化民成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求學之目的是“學為君也”。樂正克在著作中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制及嚴密的視導考核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主要是:教學相長原則;預、時、孫、摩原則;啟發(fā)善喻原則;因材施教與長善救失原則;課內外結合、勞逸結合的原則等。

樂正克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問答法、講解法、練習法、比較推理法。對于學制,他寫道:“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返,謂之大成。”

《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同時提出了嚴格的為師條件。如要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能夠善喻等等。這些深刻而豐富的論述,為后世許多教育家所繼承和發(fā)展,對于中國教育學、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有重大的影響。

當然,樂正克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他在《學記》中提出了一些錯誤的主張,諸如消極抑制和體罰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盡管如此,《學記》依然是一部閃爍著古代教育思想的偉大著作。

樂正子長:(生卒年待考),即墨人(今山東青島即墨)。傳說中的有緣成仙者。

傳說,樂正子長在鰲山(今山東青島即墨衛(wèi)鎮(zhèn))中遇到了一位仙人,那仙人送給他一顆仙丹,叫“巨勝赤散丸”。

仙人告訴他,蛇吃了這種仙丹就可以化為龍,人吃了這種仙丹則可以長生不老,于是樂正子長便吞服了這顆仙丹。

后來,樂正子長年過一百八十歲,還一直是面如童顏的樣子,最后登上嶗山成仙去了。

寶寶起名
  • 寶寶姓氏
  • 出生日期
  • 出生時辰
  •     性   別
上一篇:姓公孫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