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人有很多,但是歷史上姓樂正和姓閭丘的名人有哪些呢?名人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誰又了解多少呢,所以下面由我們的華易小編來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姓樂正和姓閭丘的名人有哪些吧!
歷史上姓樂正的名人有哪些
樂正子春:(生卒年待考),魯國人。
著名戰(zhàn)國早期曾子門下弟子、思想家。樂正子春是曾子的門人弟子,他推廣了曾紫的孝悌學說,為后世傳播了一個十分著名的“樂正子春學派”。
樂正克:(公元前300~前200年待考),魯國人。著名戰(zhàn)國晚期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子(孟軻)門下弟子。
樂正克的偉大貢獻,是其著名的教學理論專著《學記》。
據國學大師郭沫若考證,這部思孟學派的著作正是樂正克所作。他從總結當時的教學經驗出發(fā),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既對當時教學中存在的缺點提出中肯的批評,又提出了許多合理性的意見,是世界上最早集中系統(tǒng)地論述教育學的專著。
《學記》主要是總結我國先秦時期大學教育的經驗教訓的,重點是講大學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也涉及到當時的教育制度和學制,指出了當時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及其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文章談到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尊師重道等教學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問題。
樂正克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問答法、講解法、練習法、比較推理法。對于學制,他寫道:“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返,謂之大成?!?/p>
《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同時提出了嚴格的為師條件。如要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能夠善喻等等。這些深刻而豐富的論述,為后世許多教育家所繼承和發(fā)展,對于中國教育學、心理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有重大的影響。
當然,樂正克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他在《學記》中提出了一些錯誤的主張,諸如消極抑制和體罰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盡管如此,《學記》依然是一部閃爍著古代教育思想的偉大著作。
樂正子長:(生卒年待考),即墨人(今山東青島即墨)。傳說中的有緣成仙者。
歷史上姓閭丘的名人有哪些
閭丘先生:(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時期齊國隱士。齊桓公在社山打獵,和十二位父老慰勞桓公,桓公為他們免租免役,他未加致謝,且要桓公賜以富貴壽考。說:“選良吏,平法度,臣得壽矣;賑之以時,臣得富矣;令少敬長,臣得貴矣。”桓公聽取其主張,與管仲謹修政教,終成霸業(yè)。
閭丘卬:(生卒年待考),著名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年十八歲時,在路上攔住齊宣王,以家貧親老,要求擔任小吏。齊宣王認為他年紀小,不許。閭丘卬遂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年輕者和年老者各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還強調齊宣王身邊有讒人,最終被齊宣王任用。
閭快:(生卒年待考),號閭丘子;魏國人。著名戰(zhàn)國時期陰陽學家。齊國大夫閭丘嬰之后。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閭丘子曾著書十三篇,惜已亡佚不再。
閭丘沖:(公元?~311年待考),字賓卿;高平人(今山東金鄉(xiāng)西北)。著名西晉詩人。性通達,好音樂,清平有鑒識,博學有文義,王衍譽之為“高才”。曾任太傅長史。晉太安二年(公元305年),為散騎常侍,奉惠帝命至成都王兵營勞軍。晉懷帝執(zhí)政時期任尚書、光祿勛。后在“永嘉之亂”中遇害?!端鍟そ浖尽分浻屑?,已佚。今存《三月三日應詔詩》二首、《招隱詩》一首,載《藝文類聚》、《初學記》;另有《武悼楊皇后服議》一篇,載《晉書·禮志》。
閭丘均:(生卒年待考),益州成都人(今四川成都)。著名唐朝文學家。唐景龍(公元707~710年)中,安樂公主薦為太常博士。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安樂公主被誅,閭丘均也被貶為循州司倉。唐九征出鎮(zhèn)云南,召為管記,南中碑碣,多出其手。陳子昂卒后,他以文章著稱。杜甫《贈蜀僧閭丘師兄》云:“世傳閭丘筆,峻極逾昆侖?!遍偳鹁屑?,已佚。
閭丘方遠:(公元?~902年待考),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安徽宿縣)。著名唐末五代時期道士。
十六歲時便通經史,學《易》于廬山陳元晤。
南唐沈汾在《續(xù)仙傳》中記載稱:閭丘遠近從學弟子二百多人,其中會稽夏隱言,譙國戴隱虞,滎陽鄭隱瑤,吳郡凌隱周,廣陵盛隱林,武都章隱之,皆傳道要而升堂奧者。廣平程紫霄,應召于秦宮,新安聶師道行教于吳國,安定胡謙光,魯國孔宗魯,十人皆受思真煉神之妙旨。
閭丘方遠是弘揚道教南岳天臺派的重要人物,特別是他輯錄的《太平經鈔》,作為一部較完好的《太平經》節(jié)鈔本,在《太平經》已經嚴重散失之后,還能大體上顯其原貌。
閭丘孝終:(生卒年待考),字公顯;吳縣人(今江蘇蘇州)。著名北宋朝大臣。
曾在黃州任太守。其時,蘇東坡在京城做官,因寫詩訕謗朝政,貶到黃州去任團練副使。蘇東坡到黃州以后,在閭丘孝終手下任職,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友誼。閭丘孝終為官清廉,為人正直,他知道蘇軾才高八斗,是個飽學之士,并沒有打擊、排擠他,而是很敬重他,凡有宴會和交際活動,總要請?zhí)K軾一起出席。閭丘孝終常在黃州筑棲霞樓邀請文人墨客飲酒賦詩,蘇軾也常常與會。為此,蘇軾與閭丘孝終交往甚密,友誼深厚。蘇軾官余之暇,在黃州東坡找一塊空地,蒔花種菜,以作消遣,由此自號“東坡居士”。
蘇軾喜歡游歷名山大川,借以激發(fā)詩興。他到蘇州游過虎丘以后,被虎丘優(yōu)美的風景所吸引,所陶醉。他寫過一首《虎丘詩》,長達二十八行,有句云:“入門無平地,石路穿細嶺。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極力贊美虎丘之幽美。而閭丘孝終也常常由得蘇軾去游歷。蘇東坡曾說過:“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丘,為二欠事”。這就是“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出典所在。后來蘇東坡來蘇州,總要去看望告老還鄉(xiāng)的閭丘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