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一個家族的精魂所在,姓氏影響這家族的興衰,這個家族的姓氏源于姬姓,這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民族的姓氏。接下來讓我們的華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guān)牟姓姓氏各支始祖和主要遷徙位置的信息。
牟姓姓氏各支始祖都是有什么
遼寧大連牟氏世系:
清朝時期,由山東棲霞牟東美攜夫人王氏始遷關(guān)外,居于今大連市金州區(qū)。牟東美落戶大連市金州區(qū)后,是否回到原籍抄寫家譜,牟東美是否還有同胞兄弟,均已無據(jù)可查,故牟東美逝世后,該支宗族即以之謂第一世祖。
第一世:牟東美,妻王氏
第二世:牟思海,妻曲包氏;牟思玉,妻劉氏;牟思榮,妻趙氏
第三世:牟協(xié),妻于氏;牟韶,妻張逄氏;牟觔,妻孫氏;牟勣,妻張氏;牟勲,妻李氏;牟勝;牟劼
第四世:牟朝柱,妻滕氏;牟朝檳,妻王氏;牟朝相,妻張氏
第五世:牟仁,妻于都氏;牟義,妻孫氏;牟興,妻劉氏;牟發(fā),妻劉崔氏;牟恒,妻楊氏;牟榮,妻范氏;牟禮,妻梁氏
第六世:牟德祿,妻夏氏;牟德興,妻張氏;牟德龍,妻張氏;牟德奎,妻張氏;牟德禎,妻侯氏;牟德元,妻閆吳氏;牟德章,妻王氏
第七世:牟乾,妻張氏;牟坤,妻劉氏;牟溫;牟彬,妻劉國氏
第八世:牟廷思,妻劉氏
第九世:牟雲(yún)鎬,妻周氏;牟雲(yún)昇,妻梁氏;牟雲(yún)路,妻趙氏;牟雲(yún)祥,妻李唐氏
第十世:牟維藩,妻于蔡氏;牟維玉,妻蔡氏;牟維有,妻孫氏
牟俸:字伯祿,生于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在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王均之亂時,由蜀陵陽中峰南遷至浙江臺州黃巖畬川。是為浙江臺州牟氏始祖。
牟氏的人主要遷徙位置在哪
在得姓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牟氏族人一直以山東為其繁衍發(fā)展的中心,并以此為中心,緩慢地向周邊省份遷衍。
漢朝以前,山東大地仍是牟氏族人之主要繁衍地,其中著有《尚書章句》的牟長,因其對于《尚書》的輝煌貢獻(xiàn),為牟氏爭取了應(yīng)有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今天,提起“牟氏章句”,仍為研究《尚書》者奉為重要依據(jù)。
魏、晉、南北朝時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藩鎮(zhèn)割據(jù)等政治紛爭,出現(xiàn)了社會大動蕩、民族大融合、民眾大流亡的社會景象。偏安于山東半島的牟氏族人亦遭受沖擊,顛沛流離,徙奔異鄉(xiāng)勢在必行。
據(jù)史籍《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載,牟氏郡望有三、巨鹿郡、平陽郡、滎陽郡,表明至隋、唐兩朝時期,在今河北巨鹿、山西臨汾、河南滎陽一帶,牟氏族人為當(dāng)?shù)孛T望族,而且人口繁衍興盛,社會地位尊貴。
唐朝末期,唐僖宗李儇執(zhí)政時期閹宦當(dāng)權(quán),災(zāi)旱連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官員盤剝沉重,終于導(dǎo)致王仙芝、黃巢揭桿而起。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黃巢率起義軍攻陷長安(今陜西西安),唐僖宗狼狽逃亡入蜀,時陜、豫之牟氏族人多有隨之入川者,亦有豫地之牟氏族人順漢水南下,進(jìn)入湖北地區(qū)。
兩宋之際,由于川地山關(guān)阻隔,交通閑塞,戰(zhàn)火難至,故川地之牟氏族人發(fā)展較快。南宋偏安江南杭州之后,有大批北方牟氏族人徙居江南,亦有川地之牟氏族人因仕宦或其它原因進(jìn)入當(dāng)時的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附近,如牟獻(xiàn)由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徙居至吳興(今浙江湖州)。
明朝初期,山西牟氏族人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
清朝朝康、乾年間及以后,有冀、魯、豫地之牟氏族人闖關(guān)東到東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