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的詳細注解版
時間: 2017-06-25 17:12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心相篇》是我國古代五代和北宋之間的道教學(xué)者陳希夷所著。它不同于普通的相術(shù),是從人的心地出發(fā)的,它對人生有著重要的幫助與指引,能夠使人們斷惡修善,趨吉避兇,甚至能夠蔭及子孫。文章篇幅有點長,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下面是《心相篇》的詳細注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eea90cba756777de873588c59abca9d6.jpg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芍?

出納不公平,難得兒孫長育;語言多反復(fù),應(yīng)知心腹無依。

消沮閉藏,必是奸貪之輩;披肝露膽,決為英杰之人。

心和氣平,可卜孫榮兼子貴;才偏性執(zhí),不遭大禍必奇窮。

轉(zhuǎn)眼無情,貧寒夭促;時談念舊,富貴期頤。

重富欺貧,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

輕口出違言,壽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難成。

——《心相篇·第一章》

《心相篇》的第一段:“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芍?。出納不公平,難得兒孫長育;語言多反復(fù),應(yīng)知心腹無依。消沮閉藏,必是奸貪之輩;披肝露膽,決為英杰之人。心和氣平,可卜孫榮兼子貴;才偏性執(zhí),不遭大禍必奇窮。轉(zhuǎn)眼無情,貧寒夭促;時談念舊,富貴期頤。重富欺貧,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輕口出違言,壽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難成?!?/p>

特別提請注意開篇的前兩句話,那是全文的總綱,后面的各論都是這兩句話的展開。這兩句話語不驚人,樸實之極,是北宋時代最通俗的白話文了。但是倘若認真回味,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的無量文義、無窮智慧、無盡法門,非得道的圣賢說不出這種石破天驚機的箴言。

中國文化的儒釋道三家,雖各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修行方法,但在解門(理論體系)上,都沒有離開“心地因果”這個基石。因此,總綱中討論的“心與貌(相)”、“行為與禍福”的關(guān)系,是宇宙間最普遍、最基本的因果關(guān)系,同時也是儒釋道三家行門(修行方法)的指南。

下面,我們逐句講解。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福可知”。這已經(jīng)是宋朝的白話文,再把它白話一下:“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審察一個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惡之性;行為是心性的外在表現(xiàn),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他的禍福吉兇”?!靶恼呙仓瑢徯亩茞鹤砸姟闭劻松茞旱年P(guān)系;“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芍闭劻说湼5年P(guān)系??偨Y(jié)一下就是講了心行、善惡、禍福,這六個字的因果關(guān)系。心是心性,善惡是描述心性的,故此才有孟子“性善”與荀子“性惡”之爭。倘若再細分,心是心,性是性。心屬于知的范疇,強名曰后天;性為先天大道,又稱性天。心性并稱是因為沒有性,心無所生;離開心,性也無從表現(xiàn)。但在主從關(guān)系上,性是管心的,心又能影響到性。在中國文化里,談心性最透徹的是佛道兩家,其次才是儒家。因為佛家與道家的重點在個體生命的解脫,也就是心性的升華,對社會群體的教化、人與人關(guān)系的協(xié)調(diào)、國家制度建設(shè)等任務(wù)都是儒家承擔(dān)的。這就是為什么儒家多談人道,罕言天命的道理。

罕言不是不言,讀讀孔子的《十翼》、子思的《中庸》就會明白,儒家談的“天”其實就是性,否則《中庸》上怎么會說“天命之謂性”呢?

性是宇宙的本體,是形而上的道;心則是形而下的心理活動,是心念(念頭)的生滅。佛家所謂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說的統(tǒng)統(tǒng)都是念頭。有念頭就現(xiàn)出這個物質(zhì)世界,這是有為法;停止了這個念頭,物質(zhì)世界就消失了,進入無為法。所以一個人的相貌,不過是他心念與心性的外在表現(xiàn)而已,有什么樣的心性就有什么樣的相貌,這是談到的心與貌的關(guān)系。

什么是善惡呢?真要給善惡下個定義很不容易。生物都是以自我為本位的,符合我的利益、我們的共同利益的叫做善,反之就是惡。凡是侵犯人類利益的我們統(tǒng)稱為“害蟲”,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以自然界的觀點,人類這個裸蟲才是無惡不作、自私無比、罄竹難書的大“害蟲”。再者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善惡的標準一直都在變化,昨日的朋友會變成今日的敵人,過去的仇敵可能已成今日的伙伴,可見善惡是非只有相對標準,沒有絕對標準。

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呢?首先凡是為自己考慮的,利益箭頭向內(nèi)的,叫做惡;凡是為他人考慮的,利益箭頭外指,濟世利人的統(tǒng)稱為善。第二,凡有能力、有機會作惡而不作惡的為善;有能力、有機會為善而不為的,稱惡。我現(xiàn)在有能力、有機會能幫助別人但我不幫叫惡;我現(xiàn)在有權(quán)有勢可以吃喝玩樂,可以欺負人,但我不這么干這是善。

行善不能著善相,《金剛經(jīng)》中所謂的“不著相布施”。老子也說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傁胫嵋坏萌f地去行善,那反而是惡了。所以善惡要看初發(fā)心,不能只論行為,古訓(xùn)所謂“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就是此處說的“審心”。

心既是指人的心念、思想活動,行自然就是指人的行為舉止,言語動作。行為科學(xué)表明,動物的行為受本能支配,人類的行為被思想支配。除精神病人以外,人類的全部行為都是有目的的,稱作“心行”。善惡描述心行的動機,禍福則是心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什么是禍?什么是福?福與禍是相對的,福是福報,禍是惡果。福有福氣、福分。有福氣當然令人羨慕,但福多大氣多大,受多大氣享多大福,否則怎么叫“福氣”呢?本來屬于你的,誰也搶不走的那個東西就叫做“福分”。福分是因,錢財是果;錢財有可能損失掉,但只要福分還在,錢財就會再來。福分一旦喪失,就什么也享受不到了。

精品測算
  • 出生日期
  • 出生時辰
  •     性   別